绯闻方注销生产资质 小米汽车“准生证”再起变数
随着北京宝沃注销了汽车生产资质,传闻中其资质的“继承者”小米汽车(下称“小米”)的造车路再生变故。
6月26日,北京宝沃自行申请注销汽车生产资质一事引发业内关注。
(来自工信部)
【资料图】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到,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1批)》中,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撤销企业及产品”部分中,且自行申请注销汽车生产资质。
随着生产资质的注销,北京宝沃旗下多款产品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生产,2023年12月31日起停止销售。
“入场券”风波
原本面临破产的宝沃已经在大众视野渐行渐远,但由于与小米的“绯闻”,让其再次受到行业关注。
曾有消息称,国内现存汽车生产资质已不允许交易转让,只能进行注销,而小米则将单独获得特批,承接北京宝沃的生产资质,如今绯闻方自行注销汽车生产资质,小米将无法与宝沃有任何造车资质上的合作,公司如何获取生产资质也成了业内讨论的热题。
据观察,近些年造车新势力的新增量逐年递减,这与新能源市场的逐步成熟以及造车资质“卡脖子”的做法脱不了干系。
其中,自游家便是最好的例子。从第一台量产车NV正式上市,到宣告无法正常交付,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家新势力便进入停摆状态。
最大的原因便是其代工厂大乘汽车“资质未过审”,恰逢政策收紧,造车资质获得方式愈发困难,收购、代工均无从下手,自游家无奈只得“原地解散”,记者前往上海门店走访时发现,原本的门店均已关闭,此前的销售也已联系不上。
这令新车企们对于生产资质的重视程度更上一层。
此前,造车新势力靠三种方式获得资质:寻找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代工,收购具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以及独立申请造车资质。
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收紧,目前,国内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需要“双资质”,其一是国家发改委的许可资质,获批公司需要在发改委认可的基础上于两年内建设工厂,并在3年内开启车辆销售;其二,造车企业也同样需要获得工信部的认可资格,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同时,由于此前汽车行业内混乱的收购局面造成的产能浪费,以收购获取资质的方式也逐渐成为历史,目前主管部门已经关闭了通过股权变更等方式获得生产资质的项目审批,造车资质无法交易只能注销的消息也在业内盛传。汽车分析师钟师称,当下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管得紧,车企连续几年“休眠”就会处理掉。
汽车分析师林示对此表示,目前市场对于汽车产能过剩趋势是比较谨慎的,“很多新势力‘PPT造车’,留下了一地鸡毛,形成了现在严控‘新玩家’的局面”。
此外,代工模式如今也行不通了,因为现在的政策要求代工企业和委托方都要具备生产资质。
不过,面对绯闻方的“毁约”,小米却显得并不担心,其表示,“这些问题,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布。”
5年后再现“新势力”
失去了宝沃的生产资质,审批申请或成为小米拿到造车“入场券”的唯一手段。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宝沃造车资质的注销对于小米而言或许是好事。据了解,当有新公司想通过备案和审批申请新的生产资质,是需要对当地汽车生产资质进行清理,并且达到相应的产能利用率标准。
由于审批标准过于严格,自2018年至今,还未有任何一家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获批通过。宝沃资质的注销,意味着北京当地汽车生产资质得到了清理,但崔东树称,不过并不意味着资质的位置空出来是留给了小米。
不过各种信息显示,小米的造车业务正在稳步进行。
前不久有消息称,小米的一期工厂似乎已经接近竣工,网传图片显示工厂楼房上已经拉起了待验收的横幅。按照规划,小米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接近72万平方米,2022年4月开工,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2024年动工,2025年完建。其中,一期包括4个工厂,年产能为15万辆。
除此之外,5月24日发布的小米一季度财报中,公司用“投资11亿元”简单总结了当期对于汽车业务的投入,之后的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总裁卢伟冰谈到造车业务时称,会按照原计划进行,在时间进度上将符合或略超预期。同时,小米汽车今年还会按计划进行冬测和夏测。
今年两会期间,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汽车已顺利通过首次冬测,预计会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
作为从手机行业跨界的新兴车企,小米汽车技术投入、人才组织、工厂建设的进度,同样被业内关注。据悉,公司靠收购或投资的方式,几乎布局了整个造车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已经投资了50多家汽车供应链企业,涉及领域包括三电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化、激光雷达等。
人才方面,由雷军为首的造车团队,先后加入了曾任北汽极狐总裁的于立国与曾任吉利研究院院长的胡峥楠,同时雷军今年曾透露,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召集超过2300人。
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汽车节奏正在加速,对于2024年入场这一时间点,雷军并不认为自己错失了时机,他曾在小米投资者日上称,“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不过,钟师却表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会愈发激烈,越晚进入市场,便越难抢占市场份额。
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赛道愈发激烈,晚入局的小米挑战重重。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