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卷暑期档”,电影与剧集两重天
在过去两个多月,电影和剧集市场头部项目云集,在两边都形成了一个“最卷暑期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8月18日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178亿元,创国内影史同期票房纪录,而且一连出现了《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四部破20亿电影。目前来看最终档期总票房有望达到210亿体量。
另一边,剧集市场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进入7月之后,头部剧集扎堆的情况下,最终却只有《长相思》和《莲花楼》拿出了爆款级别的数据:站内热度分别破3万(腾讯视频)、破万(爱奇艺)。
在一定程度上,热门项目的扎堆都是有助于市场升温的,也更容易产生爆款,而从电影和剧集两边在“最卷暑期档”的表现,或许能看到从行业到市场的一些具体情况。国内影视行业公司普遍选择电影和剧集双向发力的当下,有必要对这种“两重天”做一分析。
“两重天”背后,还有“三道关”
其实今年剧集市场已经有很多声音在问,XXX项目“为什么不火”。但其实很多剧集都可以归结于内容行业的顽疾:不好看。
伴随着剧集内容升级,市场已经提出了更高的内容要求。或许口碑不错的剧集,如《古相思曲》《当我飞奔向你》等会受限于题材、风格,未必能成为爆款;但能够成为爆款的如《长相思》《莲花楼》,内容基本是可圈可点的,两部剧目前豆瓣评分分别为7.6分、8.1分。
而不少具有头部声量的剧集,比如《我的人间烟火》《安乐传》《七时吉祥》等,受限于口碑就很难再进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头部内容口碑确实限制了暑期剧集的表现。
但再看暑期档的电影,口碑也并非全面开花。
就目前的四部20亿+电影来说,在电影完成度上都存在若干争议。截至目前暑期档票房最好的两部电影《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豆瓣评分分别为6.4分、6.9分,或许也说不上倒挂,但参考猫眼评分9.2分、9.1分,至少专业口碑和大众反馈是有分歧的。
那么,为什么电影就能突破口碑限制,实现更好的市场表现呢?
三道关:营销、选题、观众心态。
首先,营销价值在电影和剧集的对比中体现非常明显。在今年暑期电影复盘的时候,营销绝对是不能缺少的一环,在短视频时代下以精准的话题打点。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是最典型的例子,两部电影都有真实社会事件打底、现实话题切入,不但实现了较好的话题度,前者对女性情感话题的激活,后者以缅北诈骗团伙强话题性的真实呈现,分别实现了对目标人群的有效触达。
但剧集领域的营销,在市场上大部分剧集选择空降的情况下,很难做前期预热和受众筛选,因此只能把更多空间留给口碑,观众在看过剧之后还愿意留下,那么后续的宣传动作才会起效;而如《我的人间烟火》本身质量不够硬的话,前期的话题热度很难长期起效。
而从选题来说,今年暑期电影市场表现出了一些共性特点,热门电影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广泛共情力和圈层特性,比如女性、底层等弱势群体,这或许在指向当下电影市场的一种新主流审美。
但在暑期剧集市场,这部分内容是缺失的。或许基于暑期剧集受众大部分为青少年的观察,上线内容仍以古偶仙侠、现代爱情为主,但观众的反馈似乎证明,大IP待爆剧的标准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最后再说说观众心态,对比电影和剧集,这或许是两大品类最大的差异点。
从消费心态上来说,憋了三年之后今年暑期线下消费,包括电影、文旅和演出,市场迎来了全面繁荣;而相比来说,去年暑期剧集市场的火爆,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特殊时期市场红利的,今年并没有这部分条件。
而从消费行为本身来说,一是观看电影的受众在营销进行了前期筛选之后,对内容本身是有基础认同的,这与剧集就有了很大不同;二是进入电影院的观众是花钱买票的,而吸引人观看剧集的门槛会低很多。
观众反馈毕竟是主观的。在内容达到一定的内容标准、不至于口碑崩盘的前提下,电影的观看环境、时长和叙事节奏,相对更容易建立观众的认知并激活情绪价值;而剧集开播之初往往会面对不少非目标受众,能够留住多少受众,前期只能靠品质表现说话。
综合上述三点来看,今年暑期电影市场的火爆,剧集市场打造爆款的艰难,应该说是存在一定的节点特殊性的。但从观众对内容的兴趣点,以及市场的长线表现,还是能提取一些共性的市场观察。
这个夏天,内容行业的新风向
过去几年间,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娱乐媒介的发展,内容行业已经迎来了一波洗牌。今年的一些风向,依然能够看到存在这些变化的长期影响。
首先,是观众获取口碑的渠道更加丰富,单一渠道口碑的价值下降。
传统影视营销以官方发布物料、观众单向接收的模式为主,但如今,观众更愿意等等真实口碑,并且基于各自的不同圈层,选择对应的信息渠道。
比如今年暑期,小红书开始成为一部分影视观众的决策平台,尤其是受众相对偏女性的内容比如《消失的她》《芭比》和剧集《长相思》等,相关发帖大量增加。传统的口碑传递渠道在进一步分众。
而造成的结果是,观众消费决策的延后。犀牛君指出过今年电影口碑发酵速度变慢,点映作用在下降,如《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影片在点映期间的反响都很一般,正式开画后才发酵口碑;不少热门影片第二周周末票房,反而会高于首周末。
剧集侧,除了前期热度爆棚的《长相思》,其他剧集的口碑发酵过程普遍比较慢,如《莲花楼》甚至直到大结局点映礼,才实现站内热度破万。一些口碑较好的头部内容,受限于长度或题材也并未实现转化,比如《不完美受害人》和《欢颜》等。
同时,类型化影视正在面对市场降温。
在这方面,电影市场更加明显,今年暑期的热门电影只有《封神第一部》称得上视效大片,一开始主打特效的宣传,市场反馈也是比较冷淡的;而被认为主流剧集受众更偏爱的古偶仙侠,在今年暑期也表现出极高的折损率,《七时吉祥》的数据表现甚至远低于预期。
随着影视行业在制作层面越来越成熟,情绪价值正在成为热度挑战的新门槛。无论是现实题材改编带来的底层共鸣,还是《长相思》四男一女“雄竞”导致的“上头”,都是靠着获得真实的观众情绪投射,才完成了跨越传播壁垒的关键一步。
视听体验和情绪价值,长视频的两把钥匙,缺一把都开不了观众的心门。在影视行业发展的下一程,工业糖精和劣质催泪弹,真的很难再起作用了。
或可期待的是,不管电影还是剧集市场,在大量头部内容囤积的暑期之后,依然表现出极高的热度。这也意味着未来一两个月,还有爆款产生的空间。而暑期影视市场呈现出的新风向,或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